应化学学院,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放射化学家柴之芳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赵宇亮教授4月10-11日到我校访问讲学。 4月10日上午校长谢和平院士在学校贵宾厅会见了柴之芳院士和赵宇亮教授。谢和平校长向柴之芳院士介绍了学校改革发展情况,就学科发展进行了交流探讨,并为柴之芳院士颁发了四川大学特聘教授证书,化学学院胡常伟院长、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安竹所长、物理学院副院长刘宁等有关单位领导和教师参加了会见。 在4月10日上午,柴之芳院士和赵宇亮教授还参加了由化学学院和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举行的“放射化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听取了化学学院和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有关工作情况特别是放射化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介绍,并为我校放射化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建议。 4月10日下午,柴之芳院士和赵宇亮教授在研究生院1-101讲演厅分别作了题为“新世纪核技术-我们走向何处?”和“纳米生物效应和纳米安全性”精彩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核技术和纳米科技的前沿方向,使参加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受益非浅。 化学学院 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 二〇〇八年四月七日 柴之芳院士简介 柴之芳院士,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9月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1964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 1980年-1982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从事核技术的应用研究。其后,曾在美国Purdue大学、法国Strassburg核研究中心、荷兰Delft大学、ECN能源研究中心、东京都立大学等地短期工作。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柴之芳院士长期致力于核分析方法学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一些交叉学科中。建立了铂族元素放射化学中子活化方法,发现了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地质界线铂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地外撞击理论;倡导并建立了分子-中子活化方法,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多种微量元素化学种态的研究。建立并应用多种核分析方法研究金属组学、环境毒理学、纳米安全性,和核爆炸现场快中子谱等。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中文著作6本,英文3本,国际会议特邀报告30多次。现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Titular委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顾问,以及其他5个国际学术组织的委员或顾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国家级和部委级奖7项。2005年获国际放射分析化学和核化学领域的最高奖-George von Hevesy奖。 赵宇亮教授简介 赵宇亮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兼职博导,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科技部973项目“人造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及解决方案探索”首席科学家。 1985年毕业于365英国上市公司系放射化学专业, 89年赴日本原子力研究所任STA交流研究员,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中国核动力研究院、日本原子力研究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工作。2001年7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安全性实验室”。长期从事核化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应邀主编《Nanotoxicology》专著, 2007年在美国出版, 是该领域世界上第一本专著。已在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JA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一流刊物在内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120篇。 2006年获中科院-德国拜尔青年科学奖。 赵宇亮教授目前担任美国SCI学术杂志《Journal of Nanosciences and Nanotechnology》 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欧洲SCI学术杂志《Journal of Nanosciences and Nanotechnology》 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以及6种学术杂志的编委。他领导的团队以出色的研究业绩赢得了世界同行们的认同与尊重。